資料來源:臺灣港務公司(2021),5G智慧交通計畫產業交流活動會議-智慧海港5G應用場域交流。
當今資通訊、大數據、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等新科技的快速發展,已對港口及航運未來發展帶來重大影響,臺灣港務公司參酌國際標竿港口智慧化規劃及臺灣港群發展需求下,提出「臺灣港群Trans-SMART計畫(Transform Sustainable, Modern and Advanced ports with Revolutionary Technology)」,期以智慧科技打造創新、優質、永續的現代化臺灣港群,擘劃我國智慧海港發展藍圖,本文將介紹臺灣港務公司Trans-SMART計畫發展策略進程與智慧海港應用案例,提供我國智慧海港利害關係人規劃政策或應用創新之參酌。
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一所\彭義琹 助理研究員、陳婕莉 副組長
臺灣港群Trans-SMART計畫目標為「優化港口營運環境、升級港口作業效率、強化港口安全」。臺灣港務公司自2020年已陸續完成港群或示範港口建置,將智慧科技
應用場域分為陸側與海側,場域推動之七大行動如下:
n 陸側:(1)港區智慧交通管理系統、(2)智慧監控管理系統及(3)自動化貨櫃碼頭。
n 海側:(1)導入船舶操航智慧輔助系統、(2)物聯網海氣象即時系統、(3)港灣智慧調度整合系統及(4)海事機器人。
上圖為臺灣港群Trans-SMART應用第一階段七大行動
資料來源:臺灣港務公司(2021),5G智慧交通計畫產業交流活動會議-智慧海港5G應用場域交流。
為迎接5G、智慧物聯網創新科技時代的來臨,臺灣港務公司於2021年提出Trans-SMART 2.0計畫,公布2030年智慧海港發展藍圖與願景,計畫策略為「佈建港區智慧基礎設備、加值營運數據匯流分析、應用新興科技場域試驗」,並以「作業安全、營運效率、服務品質、永續發展」為四大核心重點,相關推動項目如下:
n 作業安全:船舶操航智慧輔助系統(應用於基隆港、臺中港及花蓮港)、智慧監控管理系統、智慧環境管理平台、自動化門哨管理系統及港灣構造物維護系統。
n 營運效率:水下海事機器人、財產管理盤點系統、貨櫃裝卸即時辨識試驗、智慧共桿建置、3D智慧營運管理平台、智慧節能管理系統、無人機港區安全環境管理試驗、水上智慧無人載具試驗及自動化櫃場。
n 服務品質:物聯網海氣象即時系統、區塊鏈應用、港區智慧交通管理系統及港區5G佈建。
n 永續發展:智慧港口獎勵方案、資訊整合平台建置、示範場域推動計畫及數據決策支援中心。
上圖為2021臺灣港群Trans-SMART 2.0智慧海港發展藍圖4大核心
資料來源:臺灣港務公司(2021),5G智慧交通計畫產業交流活動會議-智慧海港5G應用場域交流。
為加速推動智慧海港發展,臺灣港務公司規劃開放港口創新科技實證與示範場域,建構臺灣國際(內)商港創新科技試驗場域環境,公布「智慧港口創新科技試驗場域推動要點」,促進公私部門協力合作。目前開放示範實驗計畫包含:
n 無人機港區巡檢:無人機結合高解析影像攝影機,執行巡檢任務。
n 無人車港口保全:無人車結合影像辨識感測設備,設定自主導航,提供碼頭鋪面檢測服務。
n 智慧共桿:不同感測設備資訊傳輸以既有桿體共桿佈建。
n 橋式機智慧光碼閱讀機(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ptical Code Reader,以下簡稱AI-OCR):橋式機結合AI-OCR進行貨櫃櫃號及櫃損智慧辨識。
上圖為2021臺灣港群Trans-SMART 2.0-智慧港口創新試驗場域
資料來源:臺灣港務公司(2021),5G智慧交通計畫產業交流活動會議-智慧海港5G應用場域交流。
臺灣港群Trans-SMART計畫執行至今,已在臺灣港群開展許多示範與驗證,本文綜整高雄港、臺北港智慧海港應用案例,作為未來智慧海港創新應用方向之參考,相關說明如下:
一、高雄港自動化門哨整合人工智慧影像分析導入
高雄港為提升車型辨識成功率,以進一步強化港區人員、車輛與貨物之安全控管機制。在自動化門哨整合人工智慧影像分析導入下,目前可成功判斷油罐車、保稅卡車、貨車等,車型辨識成功率達95%以上,仍持續擴充人工智慧模組,目前基隆港與臺中港亦有類似應用系統。
二、臺北港自動化通關系統
臺北港為完成貨櫃通關全程自動化應用,已導入無線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以下簡稱RFID)建置門禁管理系統,結合ZigBee掃瞄與晶片進行倉儲位報到、光學字元辨識(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與RFID應用服務。通關作業部分,過去駕駛人必須親自下車將具有條碼的三聯單,交給查驗站的港警查核,過程耗時且容易造成排隊車潮,而駕駛人冒險通過車道,亦可能增加人身危險。臺北港如今更改通關模式,貨車駕駛可將RFID證件放置車內擋風玻璃上,直接透過RFID技術遠距感應讀取通關資料,藉由人車櫃自動化系統,達到無接觸順暢通關之效果。
[1] 臺灣港務公司(2021),5G智慧交通計畫產業交流活動會議-智慧海港5G應用場域交流。
[2] 段人豪、彭成煥(2021),臺灣港群智慧港口的發展規劃及建設,中國工程師學會會刊,第94卷第01期,中國工程師學會,頁15-24。
1. 「本網站所刊載之所有資料內容及素材,皆屬於交通部科技顧問室所有,非經交通部科技顧問室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轉載於任何形式之媒體、不得任意轉載作商業用途」
2. 「本網站資訊內容受著作權法保護者,除有合理使用情形外,任何形式轉載、重製、散布、公開播送、出版或發行本網站內容應取得該著作財產權人同意或授權後,方得利用。」
3. 「本網站所刊載之所有資料內容及素材,得於受著作權保護之範圍內利用,然使用時,應註明出處。」